很多人都有創業夢,希望能發揮個人天賦專長,打造一間自己理想中的公司。但是根據統計,創業不到一年就倒閉的公司高達九成以上,能撐過五年的公司更只有1%,也就是說,99%的新公司會在五年內倒閉,而財務管理不當,現金不足,經常是新創公司陣亡的主要原因之一。究竟創業開公司,需要多少錢才夠,為什麼有些公司明明生意不錯,卻還是倒閉作收呢?
許多人創業之初,所有心力都放在產品服務上,對於企業財務管理不是毫無概念,就是想得過於簡單。實際上,企業財務管理攸關生存,其中牽涉的不只是賺與賠,還有時間差、負債比、現金流、周轉率、社會文化等因素,甚至跟企業主本身的個性、做事方式有關。
事實上,很多新創公司的倒閉並不是因為生意不好,相反的,生意愈好的新公司,如果沒有做好財務規劃,反而更容易因為資金周轉不靈,而陷入倒閉的風險中。
新創小微企業最常見財務管理缺口:現金不足或現金低周轉率
由於小微企業的資本額通常都不大,所以資金較為有限,因此在營運過程中,必須對於資金支出與收入有更為精準慎重的規劃與安排,尤其台灣企業生意往來的款項收付方式,無論是開立支票或匯款,通常都有短則30天,甚至長達6個月不等的收款期,如果資金不足或現金周轉率太低,一旦沒能掌握好資金進出的時間差,就可能陷入周轉不靈的困境。
現金周轉率低,是企業經營財務規劃的另一個潛在危機。所謂現金周轉率低,就是指變現的能力較差或較慢,所以只收現金的店家,往往會有較好的現金周轉率。有一些生意很好,卻不幸倒閉的公司,經常就是因為手上現金不夠,賺到的錢還來不及收回來,就有款項要支付,結果在需要支應現金時捉襟見肘,導致支票跳票或未能在期限內付款,最後難逃公司倒閉的命運。
舉例來說,一家新創公司,甫開工上市就拿到好幾張大訂單,老闆忙著訂購原料、製造產品,員工每個人都熬夜加班趕出貨,結果生意是做成了,該給上游廠商的錢都出去了,員工的薪資和加班費也付了,可是客戶該付的錢還得等上三個月才能收到,雖然後續的訂單一直來,但原料要進,員工月薪也要照付,即使公司其實是賺錢的,卻因為應收帳款還沒進帳,手邊又沒有足夠的現金來周轉,結果是生意愈好,現金需求愈大,反而倒得愈快。
營運資金宜保持每月開銷的三到四倍較為保險
一般來說,想要創業開公司的人,除了有第一桶金做為公司設立的資本額,還需要準備一筆經常性營運資金,做好較為完善的財務規劃。
以台灣企業生意往來常見的慣例估算,假設A公司在月初時收到訂單,然後跟B公司購買原料,B公司同意A公司一個月後付款;A公司在月底時出貨給客戶C公司,同步開立發票給C公司,C公司以90天票期的支票付款,也就是說A公司完成與C公司的交易到拿到酬勞,大概需要三個月的時間,期間除了要支付B公司的貨款,還要確保企業正常營運,因此要預備每個月基本的固定支出三到四倍的現金,做為經常性營運資金。
也就是說,如果一家公司每個月的辦公室租金、人事費用、原物料成本等經常性支出約為50萬元的話,企業主手上最好能有150到200萬元的現金,如此一來,只要客戶準時付款,那麼在完成交易,收回應收帳款之前,公司也可以維持正常運作,繼續承接新生意,讓企業呈正向循環發展,朝著永續經營的方向前進。